国学文化交流会在长沙圆满落幕

近日,由洛书草堂创始人、道家书法家无量子策划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化与创新”国学文化交流会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洛书草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书画名家、非遗传承人、青年学者及文化创客等百余位嘉宾,通过学术研讨、沉浸体验与跨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首日的“书画艺术与东方美学”圆桌论坛上,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书画协会主席陈志坚以湖湘书画为例,提出“地域文化基因需与现代艺术语言共振”的创新理念。他以《千里江山图》数字化复原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动态光影技术让传统山水画在当代展厅中焕发新生。书画协会副主席王尚则通过“AR古画修复”案例,展示了科技在文物保护与艺术传播中的突破性应用。现场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古画残卷,即可直观感受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这一技术手段不仅增强了艺术观赏的互动性,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青年学者唐运佳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传统文化IP化”策略,强调年轻化表达对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性。她以洛书草堂与抖音平台合作的“易经盲盒”短视频系列为例,指出该系列通过将六十四卦转化为职场、情感等生活场景的趣味解读,成功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关注,单期播放量突破300万次。唐运佳表示:“年轻语态并非消解传统,而是搭建认知桥梁,让经典文化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被理解和接受。”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此外,中医古法母疔截根术非遗传承人、中国道医学会会员马青禄也在会上分享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经验。他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健康理念,探讨了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一步丰富了本次交流会的议题维度。

本次国学文化交流会不仅为传统文化研究者、实践者提供了深度对话的平台,更通过科技赋能、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表达与传播路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传统文化的活化需要兼顾学术深度与大众接受度,既要坚守文化精髓,又要积极拥抱现代技术与传播方式,从而实现经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此类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注入更多时代活力。